新闻公告

杭洋博士后在国际高等教育权威刊物《Studies in Higher Education》上发表研究成果

浏览次数: 添加时间:2024-05-31

近日,我院杭洋博士后在国际高等教育权威刊物《Studies in Higher Education》上发表题为“A systematic review of students’ habitus in the higher education field: challenge and resilience”的学术论文。该研究对高等教育场域内大学生惯习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总结了现有研究的三个主要趋势和特点,深化了学界关于大学生动态过渡和异质性的认识。

惯习与高等教育场域的互动构成了理解学生过渡问题的深层机制。惯习指个人持久的、可转换的性情倾向系统(Bourdieu, 1977),整合了过去的经验和行动并渗透到当前的环境中。已有实证研究表明,惯习和场域不匹配以及新旧惯习分裂是影响学生学业表现、实际经历、动机和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然而,较少研究对教育场域内学生惯习的相关问题进行系统性综述,不利于全面了解学生过渡过程中遇到的挑战以及应对挑战所展现出的韧性。大量文献将第一代学生、移民学生、国际学生、少数族裔学生、继续教育学生、工薪阶层和农村学生称为“非传统”学生,该研究沿用此表述,并称其他学生为“传统”学生。该研究基于PRISMA指导(Moher et al. 2009)搜索和筛选出58篇实证研究英文文章,并运用文本叙述和主题综合方法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结论总结了三个研究趋势和特点:第一,非传统学生处于聚光灯下而传统学生通常被认为更占优势地位。从惯习相关问题看,非传统学生既面临惯习和场域不匹配问题又面临新旧惯习分裂问题,而传统学生主要遇到前一种问题。从应对问题方式看,非传统学生不仅会自我改造以适应场域,还会协商、调和矛盾而非一味迎合场域要求,传统学生则主要选择前一种方式。从相关影响因素看,非传统和传统学生都面临高校学术要求,前者还受机构层面的不平等和符号秩序以及个体层面因素影响。第二,非传统学生群体内部具有异质性,具体表现为三种惯习机制和层次上的不同。一种是基于社会经济地位(SES-based)的惯习,以第一代、工薪阶层和农村学生为代表;另一种是基于社会文化本源(SCO-based)的惯习,以国际和移民学生为代表;还有一种是教育惯习与前两种惯习的叠加。第三,场域生态系统中惯习与反身性、能动性和身份互相交织。原始场域和新场域属于宏系统,都包含微系统、外系统、中系统,但具体内容不同。已有文献对惯习转变的认识存在差异,对惯习和身份的关系也未能清晰说明,未来需要加强相关研究。

《Studies in Higher Education》为JCR-Q1和中科院TOP期刊,近五年来影响因子达到4.5,是高等教育研究领域公认的国际顶级刊物之一,拥有广泛的学术影响力。该期刊发表高等教育研究领域具有原创性和国际重要性的实证、理论和概念性文章。

杭洋是伊甸圆二二二三三三区18博士后,合作导师为郭建鹏教授。研究领域包括大学生过渡、能力素养发展、惯习、资本以及高等教育场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教师教学等。研究成果发表于《Studies in Higher Educat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Relations》《Asia Pacific Journal of Education》等国际权威学术期刊。

微信公众号

地址: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思明南路422号
伊甸圆二二二三三三区18黄宜弘楼

邮箱:

gjs@xmu.edu.cn

电话:

+86-0592-2186413

传真:

+86-0592-2189065

版权所有 © 伊甸圆二二二三三三区18|高清免费完整版 2023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思明南路422号伊甸圆二二二三三三区18黄宜弘楼邮政编码:361005.